回首頁 » 科技打造個人化學習,成為孩子探索知識的最佳工具

科技打造個人化學習,成為孩子探索知識的最佳工具

當科技融入學習,改變了當前學習的樣貌,但打造以孩子為中心的教學,是當前教育始終不變的追求,看科技如何成為孩子探索學習的最佳工具!

當前的創新科技為教育現場帶來許多改變,美國灣區「願景教育非營利組織(Envision Education)」執行長吉雅.張(Gia Truong)深信科技能幫助實踐以孩子中心的教學,驅動教育的公平。

★ 打造個人化學習,培養未來的能力

在台灣三星與親子天下共同舉辦的教育創新國際年會論壇暨工作坊中,吉雅特別談到了她所服務的學校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來自貧窮家庭,只有9%的機率可以讀大學,因此她認為教育必須提供這群孩子「學業以外」的技能,幫助更多弱勢的孩子自己站起來。

在教學現場觀察孩子的成長,吉雅發現來自師長的關心與肯定,以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累積,是讓這群孩子學習成果突飛猛進的重要關鍵。而老師們也不斷從專題式課程的規劃、教學座位的安排中,為孩子打造個人化的學習。

吉雅分享:「我們透過學習歷程表達思辯(Portfolio Defense)的課程,幫助學生瞭解自己,從中獲得自信。」學生在學期結束前,都需要站到台上向家長與學弟妹表述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接受提問,在過程中累積表達的能力,接受失敗的磨練,讓他們未來進了大學或職場,就算遇到失敗,也不會被輕易打倒。

★ 透過科技培養孩子探究的素養

在台灣,同樣有一群人努力為下一代創造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更好的科技教育。服務於台南市樹林國小的楊易霖老師正是其一,他導入行動學習模式,打造「5C偵探學園」,從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複雜問題解決、獨立思辨、創造等5種能力出發,鼓勵孩子善用科技工具探索學習。

楊易霖老師也在教育創新國際年會工作坊中帶領大家用平板以及一連串的線索,進行密室逃脫遊戲,以「月亮不見了」為主題,將國小自然課中的月亮知識融入遊戲,運用推理與觀察,體驗運用科技工作「探究、協作」的樂趣。他笑說:「每個孩子都有其特質,教育除了開發個人的能力外,還要能引導孩子,將其特質用在對的地方。」

★ 從生活出發,運用科技實踐創意與感動

同樣以先進科技產品搭配互動教學方案,幫助推動台灣數位教育的台灣三星為因應科技教育浪潮,在全台設置了19間智慧教室,而台南東區大同國小正是合作的學校之一。「智慧教室的導入,幫助我們輕鬆導入科技運用與創意課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關鍵能力。」積極推動大同國小行動學習優化的註冊設備組組長郭人豪老師笑說。

為了讓孩子也能認識在地,老師們創意發想,帶領孩子深入探究社區的鐵道文化,推出「大同食尚行動家」課程,結合了社會、健康、綜合、語文、數學、資訊及藝文領域,從一支冰棒出發,帶孩子從問題思考到動手實踐,發揮創意。

「為了讓這支冰棒更有溫度,我們還設計了獨特創意的冰棒棍,讓孩子用平板手寫祝福語,透過雷射雕刻機將文字刻在冰棒棍上。」郭人豪老師分享孩子們如何為天然手工的冰棒創造手感的溫度,以及學會如何運用科技及創意,來提高冰棒的價值。而孩子豐富的學習歷程與創意,也持續透過影像紀錄、雲端分享,讓更多人看見。

科技為教育帶來新方向、新視野,從國際到在地,台灣三星與投入創新教育的老師們未來仍將持續運用科技為孩子打造新學習、培養未來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