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讓行動學習更精彩!台灣三星支持科技跨域,打造未來的教與學

讓行動學習更精彩!台灣三星支持科技跨域,打造未來的教與學

因應數位浪潮,未來的教學將會如何改變?台灣三星透過科技跨域應用與行動學習工作坊,陪伴老師們透過平板與VR裝置,運用科技的創新與跨域,讓孩子的行動學習更加精采。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指出,AI將全面顛覆典範,科技帶來的新學習模式也將成為主流。為了讓孩子有機會擁有數位學習的環境,台灣三星電子從2014年起在全台建置19間智慧教室,希望降低城鄉間的教育落差;2017年開始更推動星美好在地公益計畫,以行動深入全台、舉辦教師工作坊,以科技輔助教學,為教育注入新能量。

★ 用科技為孩子的學習助攻

身為體育老師的楊昌珣,任教於台北市仁愛國中,早在2009年就拉著行李箱、帶著電子白板和筆電,開始嘗試體育教學和資訊結合。加上有愈來愈多的新興科技、創新應用不斷出現,包括AR、VR、程式教育等,他說:「玩行動學習,老師的應變能力很重要。」

因為當前對科技教育的重視,政府也透過前瞻計畫將新興科技設備帶入校園,未來舉凡觸控顯示器、平板等設備也會更加普及,以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將成為常態。

楊昌珣老師以「羽球正手發球」課程結合科技為例,讓現場老師體驗。「這是四節的羽球課,課前我曾做過問卷調查,當時七年級的學生給我的反應是他們都會,不用教,但我怎麼確定學生真的會?」他立刻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們分組寫下三個正手發球的動作,寫完後用平板拍照上傳;再選一位代表,透過平板拍攝一個正手發球的動作上傳到線上平台,只要動作標準、通過檢驗,這組就可以自由練習比賽。

「在教學時,老師要隨時掌控平板的使用,目前三星的平板在效能與操作上相當穩定。」楊昌珣老師笑說。以前上課老師示範動作,學生總是漫不經心,現在楊昌珣老師會先用Gear 360全景相機拍攝好動作影片,讓各小組的學生利用VR裝置觀看示範,學生們可以自由觀看或放慢速度觀察,讓學習更專注。這樣的教學也可以應用在大隊接力的教學上,學生的滿意度都很高。

★ 學習更SMART,從英語教學玩出美感素養

服務於天母國小的英文科老師沈佳慧,本身也是台北市國教輔導團英語國小組的輔導員,平時最擅長將科技導入英語教學。「看見孩子的需要,不為科技而科技。教學的設計,必須根據學習者的需求而做。」沈佳慧老師指出,英語和科技載具其實都是陪伴孩子理解世界的學習工具,如果能夠巧妙搭配,學習必然事半功倍。


透過AR擴增實境的百變塗鴨趣課程,培養美感,沈佳慧老師帶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首先,在平板中下載免費的APP軟體「Quiver」,並且列印好各色主題的著色學習單。「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你今天穿什麼?沈佳慧老師讓學生自己先在學習單上塗色,揮灑創意;然後再請大家運用手邊的平板,對準學習單,你會驚喜的發現你所塗鴉的小熊、身上的衣服與顏色通通變成立體的,還可以搭配句型來練習英文。

另一個活動則是利用A到Z的字母卡,搭配AR Animal軟體,「這個免費的APP讓原本平淡無奇的字卡,在平板或手機掃描後,就可以跳出來立體的動物;此外,它還可以帶著孩子們念動物的發音。」老師可以搭配字卡做各種趣味的競賽遊戲,加深孩子對單字的聽與說能力。

★ 不必出教室,也能看世界

科技帶著孩子不必走出教室,也能看世界。免費的Google Expeditions正是一款帶孩子離開教室,身歷其境的軟體。「現在請大家打開APP,點進來加入我的旅行團,我要帶大家去荷蘭的博物館看梵谷的名畫。」沈佳慧老師扮演起導遊,邀請大家透過學習單,簡單一掃,梵谷的各式名畫就立刻在眼前出現。

從創作理念到畫作細節講解,這是一堂運用科技、打破語言與疆界,充分呈現藝術美感的課。老師也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負責導覽,在練習與資料蒐集的過程中,培養多元素養。

在科技浪潮下,運用科技導入學習勢不可擋,老師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透過創新應用,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探索知識。正如楊昌珣與沈佳慧共同的主張:「科技工具其實並沒有辦法讓教學改變,改變的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與目標。」唯有老師改變了,科技工具才能發揮更大的效能,讓學習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