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英格蘭半島中央的伯明罕人口數僅次於倫敦,過去以製造業為經濟主體,城市發展需仰賴大量勞工。伯明罕市內五成七的小學生與五成二的中學生父母是新移民,從該市學校的改革行動,可窺見英國教育面對的挑戰!圖為伯明罕金崗中學。
工黨開始的教育改革,由中央政府接管辦校不力的學校,改稱「學院學校」;保守黨上台後大幅推動,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現在英國有半數以上學校都掛上了「學院」兩字,學校經營的競爭愈形激烈,有能力的校長甚至可以管理一所以上的學校,梅德利小學校長李‧貝特史東就同時領導兩所小學。
伯明罕內的「虛擬學校」是專門接收中學輟學生的「中途學校」,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趕走對學習的恐懼,一點一點建立自信心,協助她們重新回到主流學校與社會,所以學生學習的方法也與一般學校「不一樣」。
英國在二○○年二推出創造力教育的旗艦計畫「創意夥伴計畫」,計畫基本模式是把藝術家送進教室,成為傳統教育改革的觸媒。核心理念在於建立一種「友善小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實際參與,感受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
伯明罕市中心的星堤小學設立了廣播電台來協助學校推動識字教學,並由學生自己組成行銷團隊,策劃電台命名的競賽計畫,並負責管理部分預算。
英國政府積極在中小學引進自由競爭,教育工作從一種「志業」變成一項高度競爭的「專業」,教得好的老師薪水更可直逼大型企業主管。圖為英國在今年 3月舉辦的全國教育展,現場所見均是為追求更好教學品質的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