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浪、投」無痛理財術

作者:施逸筠 (親子天下)

日本家計顧問指出,只要在拿出每筆錢之前,區別目的是消費、浪費或投資,就能輕鬆學理財。

「消、浪、投」無痛理財術

有了小孩後,幼兒園、才藝課等開銷不斷,加上各種物價齊漲,學習及生活用品需求持續增加,每個月的薪水,總像長了腳一般瞬間脫逃。存錢、理財,對於家有嗷嗷待哺小孩的家庭、每天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父母來說,就像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啊!

在日本廣為流行的「消、浪、投」理財三字訣,沒有複雜原則、不必每日記帳,卻能徹底了解自己的花錢盲點,簡單存錢。面對新的一年,為了小孩的前途和自己更幸福的未來,新年新希望,就從學會消浪投無痛理財術開始。

承認弱點,浪費也是必要存在

「消、浪、投」是「消費、浪費、投資」之意,由日本家計顧問橫山光昭提出。他也曾舉債度日,最後找出存錢翻身之道,進而在日本協助七千個家庭解決家計赤字問題。

最新一期日本《AERA with Baby 》雜誌的「讓家人幸福不斷延續的用錢之道」專題,即介紹橫山光昭為許多家庭進行家計診斷後的理財建言。

橫山光昭最能說服人心的原則就是承認理財的人性弱點,容許「浪費」。他認為,想存錢並不是就不能花錢、不能浪費;相反的,均衡的消費、適度浪費、積極對自身投資,才是正確的用錢方法。因此,改變理財的價值第一步,就是要充分認知自己的每一筆支出目的,到底是屬於必要消費、浪費、或是投資?然後加以管理支出比率,就能夠快樂花錢,輕鬆存錢。「只要養成這樣的習慣,不管哪個時代、哪種經濟環境下,都能擁有存錢力!」橫山光昭強調。

分好三類支出佔比,有助檢視

橫山光昭建議「消、浪、投」的理想比率是「消費」佔總支出的七○%,「浪費」為五%,「投資」應該佔二五%。

橫山光昭對於「消費、浪費和投資」有全新的看法,提醒了許多平時花費時的矛盾。消費,意指生活中如房租、水電瓦斯、日用品等必要開銷。但如果花了一百元買菜,卻在冰箱中放到腐敗,這筆支出就屬於「浪費」。橫山指出,家庭的固定支出如房貸等,佔有極大比率,想要最有效率的節流,可從重新檢視固定支出著手。

浪費在理財活動中,也是必須存在的一個項目,因為可以增加生活樂趣,所以每個月預留小小比率的浪費是健康的。

另外,浪費也有可能是種投資,例如吃一塊甜點,看似浪費,卻讓人心滿意足、工作充滿動力,這就能算是「投資」。

投資,則包括儲蓄、股票投資等,參加課程或買書充實自我也屬於投資。儲蓄比重建議約為總支出的一五%到二○%。為了建立人脈安排聚餐也可以視為投資,但如果連續幾個月下來,發現開銷不小效益卻不大,就應該檢討是否只是「浪費」了。

練習判斷消費價值,而非價格

進行「消、浪、投」金錢管理術初期,很容易為該筆消費該分為哪一類猶豫不決,這正是檢視自己花錢習性的大好機會。橫山光昭指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原則,且「消、浪、投」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消費者養成習慣,判斷消費「價值」,而不是被促銷「價格」吸引,做出浪費的支出。

學會「消、浪、投」有三個重要技巧:

一、開始將支出依「消、浪、投」分類紀錄。也可以準備三個小盒子,分別收集三類支出的發票,至月底一併統計。並不要求鉅細靡遺的流水帳,而是檢視每一筆消費在何種價值判斷下發生,清楚自己的錢究竟用到哪去。

二、每月彙整分析比率。透過三個月的資料,即可發現自己的「消、浪、投」比率是否健康,進而找到日常消費、浪費上的盲點,持續改善邁向理想比率。

三、養成理性消費好習慣。每次想花錢時,便自然想到這是屬於「消、浪、投」的哪一種,自己判斷是否有其價值,就能愉快的花錢,自然的存錢。

橫山光昭鼓勵,在養成「存錢力」的同時,也要想想存錢的目的和目標,例如是明年的海外旅遊基金、五年後換車準備、緊急預備金或孩子未來十六年的教育費。懷抱期待,就不必苦省、窮存,愉快朝著存款目標前進。

日本家計顧問橫山光昭存錢6招

1.每天回家將皮包裡的零錢全部取出倒入寶特瓶,一個月也能存到上千元。

2.每個星期固定一天,將當週生活費定額放入錢包,便於控管每週的花錢速度。

3.把錢包塞得鼓脹的各式會員卡、集點卡另外放置,通常這些卡只是鼓勵浪費。

4.每個月儘量存下收入的1/6,累積3年存款就能達到年薪的一半。高收入低存款族群需有危機意識,考慮萬一失業時的對策。

5.少用信用卡,因為少了用錢的痛感,信用卡的福利常遠低於浪費的金額。

6.夫妻都有收入時,應各自訂好每月零用錢額度,避免因用錢方便造成無意識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