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治該例的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高銓宏表示,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應把握骨骼生長板閉合前治療,生長板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關鍵,上述男童再度回診時,因已進入青春期,男性賀爾蒙已使骨骼生長板近乎閉合,即使再施打生長激素,也無法成長太多,治療效果有限。醫師補充,孩童從3歲起至青春期前,家長都應密切注意孩童生長發育,若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是生長曲線落到第三百分位以下,就應該尋求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影響身高的因素除了飲食、運動、睡眠、遺傳之外,也要留意內分泌的問題,當出現生長遲緩的現象,首先需要拍一張骨齡,必要時要確認腦下垂體功能是否正常。一般來說,如果孩童需要生長激素的介入治療,女生骨齡11歲前、男生骨齡13歲前為最佳治療時機。而判斷是否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檢查相當嚴謹,住院抽血檢查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是否足夠,還需經核磁共振確認腦下垂體結構才能確診。
目前適用於施打生長激素治療的疾病,除了生長激素缺乏症外,還有小胖威利症、透納氏症及SHOX基因異常者,應由專科醫師評估,確認病因並對症下藥做治療。
提及孩童長高的關鍵,高銓宏醫師強調,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是分泌生長激素的重要時段,請一定要在十點前就寢;養成運動的習慣、飲食務必均衡,另外含高糖份的零食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應盡量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再次提醒家長應留意孩童的生長速度,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時機,任何治療的成效都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