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這樣做打造黃金免疫力

面對腸病毒不用慌,預防治療都靠免疫力

每到開學時分,「腸病毒」成為許多家長憂心的頭痛項目,對於腸病毒的防治,除了要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外,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登欽則表示,腸病毒的盛行率已經像感冒一樣普遍了,家長不需要因為小朋友得到腸病毒而恐慌,反而應該注意小朋友如果得到腸病毒的時候有沒有重症跡象,才是最重要的。而免疫力的提升才是最好的保護之道。

在台灣,腸病毒疫情通常於三月下旬開始上升,五月及六月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到了暑假因小朋友在一起的機會減少而稍有減緩,但九月暑假結束的開學潮,又會出現另一波腸病毒疫情高峰。

將腸病毒感染視為常態 預防重症為首要之策

其實腸病毒在一年裡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登欽點出,「腸病毒在各個季節的發生已成為一種常態,不需過於恐慌,要注意的,反而是重症的預防。」

腸病毒可藉由消化道或呼吸道等途徑進行傳播,想要有效預防腸病毒的入侵,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注意個人及環境的衛生,「尤其是勤洗手,可透過內、外、夾、弓、大、立、腕的七大步驟,確實把雙手清洗乾淨,更是杜絕病毒的最好方式。」許登欽強調。

不過,腸病毒症狀有時會與一般感冒、流感或是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互相重疊,很容易讓人搞混,在判別上,許登欽也給予建議,腸病毒最明顯的症狀是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口腔內會出現小水泡再形成潰瘍,手掌及腳掌也常見紅疹及水泡。他提到:「一旦孩子罹患腸病毒,在咀嚼食物或喝水時感覺疼痛,會進而造成食慾不佳及不想喝水的情形。」

預防或治療全賴免疫力

在這種狀況下,除了服用醫師開立緩解症狀的藥物,原則就是支持性地治療,他補充,「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所謂『支持性』的治療,就是要回到孩子的免疫力,並觀察是否出現重症的症狀。腸病毒重症前會有一些共同的徵兆,例如嗜睡、嘔吐,而最重要的判斷為肌抽躍,也就是在小朋友在將睡未睡的時候會有無故驚嚇的動作,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像是抽搐一樣的動作。一定要特別注意,馬上要將小朋友送往大醫院治療,免得錯過黃金治療期。」

總結而論,不論是預防或是治療,不難發現「免疫力」都是對抗腸病毒最好的良方,至於要如何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許登欽表示還是要回到基本面,從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建立良好的洗手及生活習慣外,適當為孩子補充營養品,也是一種方式。

乳鐵蛋白再進化 協同作用對免疫發揮更好效果

由於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正在發育的階段,特別容易受到外來細菌與病毒的侵擾,如何增強免疫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2002年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就發表了一篇針對腸病毒71型及乳鐵蛋白的研究,發現在一定濃度下的乳鐵蛋白可以明顯減少腸病毒的感染!

針對乳鐵蛋白的功效,許登欽解釋,「乳鐵蛋白可以透過兩個機制抑制病毒。首先,乳鐵蛋白會在細胞膜表面阻礙病毒,使病毒無法黏附於細胞膜表面的病毒接受體,以減少病毒入侵細胞的機會。而對於已侵入細胞內的病毒,乳鐵蛋白透過自身與細胞膜表面接受體的結合,引起細胞內的激素反應,可以妨礙病毒複製。」

過去,乳鐵蛋白被認為只有「防禦」效果,但隨著技術的突破,「立體防禦」乳鐵蛋白的出現,可說是乳鐵蛋白的進化版。為了讓乳鐵蛋白發揮最佳效果,紐西蘭政府以「立體萃取」生技技術,突破過往活性乳蛋白萃取限制,讓天然生物活性免疫蛋白(六大防禦蛋白)能夠保留母乳的黃金比例,因為此黃金比例的效果是最佳的,透過協同作戰,建構起攻擊(酵素蛋白瓦解細菌)、防禦(結合鐵抑制細菌使其無法繁殖,同時在細胞膜上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隔細菌),與保護(免疫球蛋白提升身體自身防護力)的三重防護來保護人體。對此,許登欽也表示,乳鐵蛋白能有效發揮作用,重點應該就是在於與其他蛋白質的「協同」作用。

含量攝取夠保護才會夠

乳鐵蛋白要發揮效用,「含量」是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實證研究,每日攝取50毫克以上,才具有抵禦病毒的功效。若每日攝取100毫克對常見的呼吸道及腸胃道的病毒等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當腸病毒成為像是感冒一般的常態,為孩子從根本提升免疫力,絕對是遠離腸病毒及其它疾病的最佳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