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塑膠玩具、塑膠餐具,到皮膚接觸的香水、拖鞋、地墊,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正悄悄威脅孩子的健康。
歷經口慾期的幼兒,拿到東西就往嘴裡塞,在啃咬玩具時,常常不知不覺吃入塑化劑,想避免塑毒威脅健康,父母有義務為孩子把關。
小心!塑化劑就在你身邊
從塑膠奶嘴、塑膠玩具、學習杯、學習筷,到腳上穿的塑膠拖鞋,塑化劑不只存在於塑膠製品中,「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香味持久不散的用品,例如:帶甜味的兒童牙膏、沐浴精、洗髮乳或乳液,還有小女生最愛擦的指甲油,都含有塑化劑。」長年在食安第一線的譚敦慈老師如是說。
由於這些產品中的香精要靠大量的定香劑才能保持香味,定香劑就是塑化劑,所以產品愈香塑化劑含量愈高;還有,如果媽媽用擦了指甲油的手去洗的蔬果、料理食物,其中的塑化劑也容易剝落掉入食物中。
該如何降低塑化劑危害呢?譚敦慈老師也提醒家長,除了生活中少用塑膠製品、少吃加工食物、避免購買香水或使用過香的身體產品、平時多喝水外,還要認清產品上標示的檢驗合格標章,安心購買,為孩子營造健康無毒的生活環境。
遠離塑毒,這樣做、就對了
長期關注孩子的成長與健康,永齡健康基金會前往宜蘭、花蓮、台東及屏東等地區的公立幼兒園進行「玩具義診」,針對校園中的玩具、遊樂設施、地墊、餐具等進行「塑化劑」檢測,主動捍衛孩子玩的安全,更期望喚起更多家長對塑化劑議題的關注。
敦慈老師也分享自己的經驗,「除了平時應盡量選購無香味的身體產品,若是接觸或使用了含香精的產品後,記得要多洗手,把皮膚上的塑化劑沖乾淨,下次不要再購買或使用即可。」還有適時提醒孩子補充身體的水分,幫助代謝體內塑毒。守護孩子的健康,從遠離塑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