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兒童近視度數加深,該怎麼正確使用「低濃度散瞳劑」?

by 郭蕙瑛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助理教授

現行近視控制方法包括角膜塑型片、特殊設計軟式隱形眼鏡、藥物治療(散瞳劑)與周邊離焦設計鏡片等,其中性價比(c/p值)最高的方法莫屬點用散瞳劑了。然而台灣家長在使用上常常疏忽了許多重要注意事項導致事倍功半,不但孩子因為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心生抗拒,也未能有效減緩近視度數增加。因此本文將透過介紹美國眼科醫學會所建議的低濃度散瞳劑使用方法,幫助家長們建立正確且健康的散瞳劑控制近視觀念,有效預防高度近視的形成。

散瞳劑的主要目的為「減緩近視增加速度」

在決定使用散瞳劑「控制」孩童的近視之前,家長應具備正確的觀念─「使用散瞳劑的目的為減緩近視增加的速度,進而達到避免高度近視之發生」。高度近視意指近視度數達500度以上的重度近視患者,臨床研究發現越高的近視度數與發生較嚴重眼睛疾病 (如近視型黃斑部退化、脈絡膜新生血管化、視網膜剝離、白內障與青光眼等) 的機率相關,而這些疾病最糟的情況會導致失明,影響最顯著的會是社會人口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中年族群(40~50歲) 。根據WHO的警告,全球將於2050年達到近半數人口為近視族群,因此各國皆視高度近視如臨大敵。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施行散瞳劑控制方法的時間來得較久,經驗也更為豐富,然而一般民眾對於其作用原理、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預防,還有追蹤檢查的重要性卻不是那樣重視。以下將針對臨床實證研究數據、常見錯誤使用方式與如何提升近視控制效果一一介紹。

低濃度散瞳劑近視控制法的興起,始於2012年發表於眼科期刊的一項新加坡臨床研究試驗,針對400名6~12歲學童具有近視200度以上之屈光不正度數,且散光度數不超過150度者,經過兩年期的追蹤結果發現,減緩近視度數的效果分別是點用0.5% atropine (阿托品)兩年後平均總增加度數為 −0.30±0.60 D,點用0.1% atropine為 −0.38±0.60 D,以及點用0.01% atropine為 −0.49±0.63 D (此處負號表示為近視度數,單位為屈光度Diopter)。這篇研究報告指出,低濃度阿托品可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速度,但並非完全不加深,更遑論讓近視完全消失。由於近視為不可逆之屈光狀態變化,家長應從小關注孩童的用眼習慣,延後近視發生的年齡,或盡可能消除造成度數加深的因素,如:過長的3C產品使用時間、近距離長時間閱讀、上課看黑板感覺不清楚習慣瞇眼,以及過少的戶外活動時間。根據研究顯示即便點用了最高濃度(0.5%)的散瞳劑,孩子每兩年仍然加深約30度的近視度數,若是剛好配合到孩子的青春期生長發育階段,近視度數增加更可能直線上升,因此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並且定期追蹤檢查度數變化是避免成為高度近視患者的基本法則。

低濃度阿托品,大幅提升患者使用意願

散瞳劑的短期副作用極少發生於低濃度阿托品使用者身上,而有關長期使用之副作用,在ATOM 2研究4中發現可能有少於1%使用者產生過敏引發的輕微皮膚炎,或有3%左右使用者出現過敏性結膜炎,若發生過敏等不良反應情形,應與醫師諮詢後討論是否繼續點用。然而,此研究中所有使用0.01%阿托品的孩童並未發生上述副作用。常見使用散瞳劑會伴隨的情況包括畏光(瞳孔變大)與調節力下降(睫狀肌麻痺),這些問題在低濃度阿托品使用者身上較少被抱怨,因此大幅提昇患者的使用意願。然而從數據上清楚可以看見,使用濃度越高的藥水,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效果越佳,因此要能達到長期固定點用(直到18歲眼球發育穩定),又可在孩子能容忍範圍內的最佳濃度,端賴家長具備正確的心態,並從根本著手解決引發度數加深的原因。必須注意的是,除了確實配戴眼睛防曬用具(帽子、太陽眼鏡、變色片等),使用散瞳劑並不能幫助矯正視力,因此須特別留意孩子的學習情況,關注他/她看遠的視力是否不佳,以免陷入影像模糊造成習慣性瞇眼,導致度數加深的惡性循環中。

點散瞳劑自行中斷,可能讓近視控制變的更糟?

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近視控制方式,成功使用阿托品控制近視進展的秘訣在於定期回診追蹤檢查,由醫師判斷是否有明顯之副作用,患者能否遵從醫囑(規律點用藥水),且藥物控制成效是否發揮(應持續使用6個月以上,觀察散瞳劑有無控制作用) 。最後叮嚀家長,請謹記使用藥物控制近視過程中,切忌自行突然中斷停止使用,這很有可能會讓近視控制回到原點或者更糟,如果孩子產生不良反應,請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有更好且合適的控制方法,並應採取漸進式停藥,將影響減到最小。

參考文獻:
  1. 美國眼科醫學會專欄文章 https://www.aao.org/eyenet/article/how-to-use-low-dose-atropine-to-slow-myopic-progre
  2. Holden, B. A., Fricke, T. R., Wilson, D. A., Jong, M., Naidoo, K. S., Sankaridurg, P., ... & Resnikoff, S. (2016). 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 Ophthalmology, 123(5), 1036-1042.
  3. 美國國家眼研究機構(National Eye Institute)線上資料數據庫: https://nei.nih.gov/eyedata/myopia/tables
  4. Chia, A., Chua, W. H., Cheung, Y. B., Wong, W. L., Lingham, A., Fong, A., & Tan, D. (2012).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safety and efficacy of 0.5%, 0.1%, and 0.01% doses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2). Ophthalmology, 119(2), 347-354.
  5. Chua W-H, Balakrishnan V, Chan Y-H, Tong L, Ling Y, Quah B-L, et al.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Ophthalmology. 2006; 113:2285–91.
  6. Tong L, Huang XL, Koh AL, et al.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effect on myopia progression after cessation of atropine. Ophthalmology. 2009; 116:572-9.
  7. Chia A, Chua W-H, Cheung Y-B, Wong W-L, Lingham A, Fong A, et al.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myopia: safety and efficacy of 0.5%, 0.1%, and 0.01% doses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2). Ophthalmol 2012;119:347–54.
  8. Chia A, Lu Q-S, Tan D. Five-Year Clinical Trial on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2: Myopia Control with Atropine 0.01% Eyedrops. Ophthalmol 2015; Aug 11.
專為孩子設計的全方位近視管理 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