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發生早知道,後續管理更重要(上)

by 林建年 驗光師


您知道長時間的戶外活動有助於減緩孩童近視的發生嗎?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累績了14個小時(相當於每天2個小時)以上戶外運動,能有效降低罹患近視的風險。而臺灣也在2010年時宣導「天天戶外活動120」的口號,鼓勵孩童在學校下課時間可以走到戶外,使眼睛獲得放鬆休息的機會。當然,對抗近視不僅僅是家長及孩子的任務,也是眼科醫師及驗光師的責任,以下幾個重要的訊息,讓您更有效的打擊惡視力。



全球近視人口在2000年時已經超過15億人(約佔全球人口的22%),而現今臺灣地區18歲以下的孩童近視率更是高達85%,根據衛生福利部「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調查3-18歲兒童青少年的結果顯示,106年小三、小六及國三近視盛行率(>50度)分別為43.3%、70.6%及89.3% ,臺灣也憑著無可比擬的近視率榮登世界前幾,讓世界都知曉。

臺灣從1980年開始推動大大小小的政策來趨緩近視率,包括了學校每學期的視力檢查、用眼30分鐘後要休息10分鐘的「規律用眼3010」等等...。學者們也致力於找出生活中影響近視發展的因素及更多與近視管理相關的知識。接下來,將會告訴大家生活中該注意哪些與眼睛有關的事情。

近視發生不可怕,定期追蹤掌握很重要

「咦〜你怎麼一直瞇瞇眼在看電視呢?」許多家長在生活中一定常常無意識對孩子說出此類的話。要小心!這也許是近視來襲的徵兆,包括以下幾項:

◉ 經常瞇瞇眼
◉ 歪頭、傾斜姿勢
◉ 走路容易撞到物體
◉ 閉一隻眼睛看東西
◉ 看東西會不自覺的越離越近
◉ 經常揉眼睛、皺眉或眨眼睛
◉ 手眼協調能力不好、距離感判斷差

如果符合上述二至三項,則建議盡快找信賴的眼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而看過醫生且已滿六歲的孩子們可尋求合格驗光師的幫助。

首先要秉持著三個大原則:「據實以告、積極配合、遵守公約」,剛開始在問診的時候,為了要查找是否有潛在的風險,勢必會跟家長們詢問孩子們平時的用眼習慣,例如:有無參加補習班,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多寡,平時有沒有吃保健食品…此時便需要家長們據實的提供有效資訊。

接著開始使用儀器檢查孩子們眼睛度數及視力值。在此過程中,家長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陪在孩子的身邊,以鼓勵的方式代替責罵,具體來說就是在檢查過程中,如果孩子們因為看不清楚而亂猜或是不專心,也請用溫柔的語氣,鼓勵他們努力再試試看,因為孩子們容易因為外在的因素而影響到檢查的結果。其實最好的做法是在家中先教導孩子們有關於視力檢查的種種事情,讓他們練習回答視標的方向,才不會讓他們在檢查當下茫然無助唷!

最後從問診資料與檢查等相關數據來評斷孩子們是否患有近視。驗光師會依據孩童用眼習慣及屈光度狀態提供幾項有助於視力管理的方式,再經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去選擇最適合且最能接受的方法。每一種方式都會搭配不同的醫囑及需要回訪觀察的時間點,也請各位家長們要好好遵守與驗光師或眼科醫師的約定,共同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



參考文獻:

  1. Jones LA, Sinnott LT, Mutti DO, et al. Parental history of myopia, spor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 and future m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7 Aug;48(8):3524-32.
  2. Holden BA, Fricke TR, Wilson D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 Ophthalmology 2016 May;123(5):1036-42.
  3. 衛生福利部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調查3-18歲兒童青少年。
專為孩子設計的全方位近視管理 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