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分享

大環境支持教育創新,創新的能量與速度才會強大

吳思華/ 政大商學院教授

教育創新的核心是教師熱情,願不願意關心學生、去改變或是突破,這是第一個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清楚看到今年無論從投件的數量或是他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部分其實都愈來愈強。

創新的第二個層次是,在既有的工作上不只能做好本分的事情,而且能精益求精。在我們看到的案件裡,多數都是這類。

但如果從狹義的創新關鍵來看,其實真正希望看到的創新是無中生有,或是重新組合既有的資源。如果從這個面向,我覺得今年沒有太多讓人家眼睛一亮的案子,顯然台灣的教育創新已經進入一個盤整期。過去這幾年大家所做的事情,都在現有的軌道上,希望做得更好。但是在形式、模式或是科技工具上根本性的翻轉,則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努力。

我覺得在這次評審過程可以看到,創新是一個擴散的過程,從個人逐漸變成一個團隊,團隊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甚至影響到主管機構。今年可以看到更多創新的案例從個人,感染到更多的人一起做,形成團隊,他們都是從個人的力量逐漸有個團隊的力量,這個團隊力量代表他們會影響更多人。

更可喜的是,教育創新是被社群或周遭環境所接受的,包括縣市政府會認同、周遭同事會接受,整個社會對新事物是抱著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從創新的觀點來看是好的,也會成為更多創新的重要基礎,當這樣的能量愈強,創新的速度會愈快。

大標大標大標大標大標大標我認為教育應該努力地讓在第一線工作的人被看到

吳思華/ 政大商學院教授

這次收到教育創新的評審資料,不論是個人、組織,規模大小,都非常吸引人,也顯見台灣教育多年改革的成果。過去很多人在做改變,但是現在我們有一個機會,可以讓這些默默在做改變的人集合起來,變成一個集體。透過教育創新,讓以前沒被看見、以為不存在的「微光」,現在能形成看得見的「光點」。這不僅讓教育界以外的人看見教育的想像,也讓改變的人看見彼此,那麼也就是看見我們未來十年的教育希望。

大標大標大標大標大標大標我認為教育應該努力地讓在第一線工作的人被看到

吳思華/ 政大商學院教授

參與教育創新一百的評審令我心情十分錯綜複雜。

看見台灣有這麼多的老師、學校,為了孩子在努力改善教育環境,創造機會給孩子,令人非常感動。

我想台灣的教育要進步,除了教育的第一線人員外,也需要很多家長的支持。我自己也是家長,明白家長的力量是巨大且重要的。希望在教育創新的路上,家長能夠給予支持。我們也可以從自身做起,複製教育創新的作法,譬如帶孩子走入自然,或是當個小創客。但願家長都能有所行動,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