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明日學校
「最好的教育」要具備5大關鍵
文/陳雅慧
比考高分更重要的三個能力
問題若是出在教育,改變的方向是什麼?
二0一三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樸亞˙米夏(Punya Mishra)和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檢視到底何謂「二十一世紀的學習」,他們發現,基本上,二十一世紀學習有三個主要目標。
1. 基礎知識力(foundational knowledge)。就是學生該知道什麼?基礎知識力有三個面向,包括:一、基礎核心知識,如讀寫算這類傳統的學習內容,透過學會這些知識,可以解決天天會遇到的日常問題。二、數位閱讀素養,在網路上有能力篩選整合以及判斷訊息。三、跨領域的知識,可以結合和連結不同領域的訊息,發現新角度、新問題和新的解決方案。
2. 知識執行力(meta-knowledge)。指的是知道如何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也同樣有三個面向:一、解決問題和批判思考力。批判思考力的背後是解讀資訊和基於訊息決策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能運用批判思考針對特定問題找到特定答案。二、溝通和合作力以及三、創意和創新力。
3. 人文素養。從相關的文獻整理發現,有人文素養的學習者能對於自已和所存在的社會和世界的關係,有一個清楚的願景。人文素養的三個面向是:一、領導力,包括可以主導自己的目標和團隊的領導。二、文化素養,對於個人的、人際的和跨文化的文化有辨別的敏感度。因為二十一世紀在網路的世界有太多多元的跨文化合作及整合。如何擁有寬容的文化素養,才能有最大的創新機會。三、倫理和情緒的覺察力,在未來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擁有高敏感的覺察感官,可以做出最正確的判斷,納入不同的意見,增加創新的機會,是勝出的重要關鍵。
過去獨尊考試和只看文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當Google能搜尋到所有資訊與標準答案,當學歷隨著少子化而變得通貨膨脹,在全球化和科技化,運作愈來愈複雜的未來世界裡,「能力的教育」,將勝過「學歷的教育」,成為未來人才培育的關鍵。如同佛里曼在專欄中的結語:「學歷不是你工作能力的證書。世界只在乎你能做什麼?和你懂什麼?至於你是如何學到的,不是重點。」?
過去,應徵Google必須交成績單,但現在已經取消,因為成績不能預測任何事。
運作愈來愈複雜的未來世界裡,能力的教育將勝過學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