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明日學校
「最好的教育」要具備5大關鍵
文/陳雅慧
「校長連線」(Connected Principals)是由一群美、加地區的熱血校長共同經營的部落格,寫手均為中小學校長,志在交流「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他們認為當教學現場具備以下條件,孩子學得最好:
1. 有安全感,學生不怕犯錯,不會被任何人取笑或威脅。
2. 學生得常動腦思考如何解決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問題。
3. 多向互動,跟老師和同學都有交流,而不是單純聽報告。
4. 有適量的視覺刺激。神經科學專家指出,多數人透過視覺學習最容易進入狀況,搭配圖表、影像、文字的教學,效果更好。
5. 學生有充分「開口反思」的機會,能對自己所聽所想進行提問,確認理解,學習才可能內化。
能力取代學歷的時代/作者:陳雅慧
聯考時代,大家認為擁有好學歷就等同於取得好工作的保證,現在台灣大學生卻是失業率最高的族群,企業不再重視學歷了嗎?這樣的趨勢不只台灣,連創新企業Google也不再看成績徵才。
「透過巨集資料分析,Google發現,聘僱員工的關鍵條件中,『在學成績』和『考試成績』完全沒有意義。過去,應徵Google必須交成績單,現在已經取消。因為成績不能預測任何事。」
這是去年中,美國《紐約時報》專訪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拉斯洛˙柏克(Laszlo Bock),討論Google從網路巨集資料裡看到的重要趨勢。
Google部門員工有一四%沒大學學歷
柏克進一步分析,就算是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學業的表現和工作能力也只有微乎其微的關聯。「Google有些部門裡,甚至有高達一四%的員工沒有大學學位,」柏克說。
Google無疑是網路時代最創新、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代表之一。人性化的工作條件和優渥的待遇,吸引全世界頂尖人才加入。因此,Google人資主管登高一呼:「學位和考試成績與工作能力無關,」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那麼,Google到底看重什麼?頂尖企業要什麼樣的人?在學的學生又該如何準備?
因此,今年二月《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決定親自拜訪柏克,代表廣大的父母請教柏克:「成績不重要!那麼我的小孩,到底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到Goolgle上班呢?」?
二月份《紐約時報》登出佛里曼的訪談專欄,柏克首先提醒佛里曼:「成績好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現在還有很多更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