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明日學校

張輝誠老師 課表放臉書 四百老師上門觀課

文/陳雅慧、王韻齡


二月中開學第一週,進入中山女高教室,課堂上學生安靜閱讀他編的「翻轉講義」。張輝誠走到後排觀課老師前,像虔誠傳教士一遍一遍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傳統教學只讓學生有一次學習機會。但在這間教室裡老師講、學生讀(自學)、學生彼此提問、回答、上台發表、考試,一共有六次不同的學習機會。」


「現在你聽,學生討論聲音愈來愈大了,代表他們開始聊天了,我要回去問問題了。」俐落一轉身,他快步回到台前,拿起麥克風,擔任他的「翻轉主持人」。邀請讀完和討論完第一部分講義的學生上台回答:「連橫撰寫《台灣通史》的主要動機為何?他為什麼有能力可以寫《台灣通史》?」


今天上「台灣通史序文」,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張輝誠編寫的「翻轉講義」。每一課課文的講義都包含了問題、補充資料、補充注釋、大量對課文的補充和評語「輝誠按」。學生在課堂上一段一段讀翻轉講義,讀完後四人一組討論張輝誠提列的問題。然後上台回答接受老師的追問。


從《中國好聲音》領悟出新教法

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曾帶給他刺激與靈感。張輝誠在台大的翻轉教室工作坊中提到,有一集節目讓參賽者兩兩一組合唱一首歌,但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勝出。這兩個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演唱一首極為出色的歌曲,水準之高超乎尋常。動人的演出是因同時存在著合作和競爭關係,讓彼此突飛猛進。


於是他暗自決定,要讓這套「既合作又競爭」的模式,運用在現場教學。讓學生彼此打分數,既合作又競爭,激出更高的動機。


學生的回答有時沒切中要點,自許為「翻轉教室主持人」的張輝誠會循循善誘,用一層又一層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後學生終於抓到要領時,他比誰都開心,大喊一聲「You got it !」全班同學也跟著擊掌叫好。


這樣一堂明快又緊湊的國文課,彷彿《中國好聲音》搬上課堂,台下不會有人打瞌睡,隨時有人上台發表,也隨時有人準備支援。張輝誠不斷丟出問題,學生必須不斷接招,有時陷入苦思,有時拿出手機查資料,甚至在鐘聲響起時還有學生哀求「不要下課!讓我再想一下!」思辨的火花在教室上空撞擊,這美好風景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沉悶,令一線教師心嚮往之。


高雄市國文科輔導團老師黃尹歆,在觀課後寫下心得:「學習主權交還給學生,老師便能看見學生的大躍進。學生不是程度不好,是被我們教笨了;學生不是不愛學習,是被我們逼著逃走了。看來老師要先讓出講台才行,換我們國中老師也來翻轉了!」


一種想要改變的熱情被點燃,許多觀課後的老師決定跟進。為了克服單打獨鬥的艱辛,張輝誠除了大方提供自己編寫的數十份翻轉講義,更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的教育網路平台上,鼓勵所有老師打破校際藩籬交換資訊,集體翻轉。


沒考上台大就是世界末日嗎?

張輝誠想當的不只是一位稱職的國文老師,他更期許自己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在十五年的教學歷程中,他經常自問:「是否曾經教給學生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


他在課堂上透過不間斷的提問和討論,要訓練出的核心能力就是自學、思考和表達,也就是他的「學思達教學法」。他時時提醒學生:「沒考上台大,就是世界末日嗎?」他帶著學生每堂課前讀一篇作家王溢嘉的《青春第二課》,進入九十六個中外名人的青春啟示,帶領這群高中生拉高視野,看重自己生命的價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