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明日學校
世界學校
動手做現場
舊金山紐葉樺私校X設計思考:創意是為了讓世界更好
文/賓靜蓀
你的想法是怎麼出現的?你卡住的時候怎麼辦?你用哪些方法?什麼對你最行得通?
明年的專題中應該保留/改變什麼?為何?
有人要做類似專題,你會給他怎樣的建議?
這樣的反思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優缺點、可以改進的地方。當孩子遇到困難,老師會協助掌握進度、協助孩子去辨認問題所在,「我們不給答案,而是等待他們自己去找解方,」設計工程課老師史提夫.魏斯伍(Steve Westwood)表示。在整個專題中,「能否鑽出一個完美的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指出問題,找出自己有效的創意解方,」他指出。
歡迎失敗, 愈失敗愈有創意每個專題結束後深刻廣泛的自我反思,就成為台灣的家長、小孩最關心的「成績」。很難想像,紐葉樺的學生一直到九年級,才第一次拿到有分數的成績單。但家長定期會收到一大包約二十頁的「描述性評語」,得以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我們的孩子都是資優生,也許每科都得A,但他們有可能就停在那裡了,」賽克斯說,分數可能阻礙孩子學習,但是透過專題學習,反而能讓孩子自訂目標,不斷的超越自己。
設計思考的第三個元素是,讓孩子對失敗有全新的態度。「資優孩子最大的挑戰是,他們是完美主義者,在情緒上無法接受自己還不能達到大人的水準,」賽克斯分析。設計思考需要「做出模型、得到回饋、透過修正、調整方向」的練習,讓孩子充分了解,「你犯錯、失敗了,沒有關係,代表你還在學習。你不用擔心每一步都要完美,」賽克斯說。
未來的變化太迅速,無解難題太多,每個孩子都需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正向思考的心智模式。紐葉樺模式已經成為全世界中小學取經的對象。當孩子學會,也都願意一點一點改善自己的周遭世界,累積起來,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紐葉樺私校小檔案
歷史:1967年建校
師生人數:幼兒園到高中,智商超過120的男女學生共500人,老師100人
特色:以情緒教育、創新學習著稱。校訓明定「做中學,愛中學」,強調用手思考的必要。2007年起,成立「創新實驗室」(iLab),採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理念,提供各年級學生必修的「工程」專題課,並與各科整合。每年暑假開設各種教師設計思考專業課程,供校外老師進修。
什麼是「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是一種心智模式和方法,能促進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由被譽為10大「全球最有創意公司」之一、IDEO創辦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ey)首創。他也在史丹福大學設計研究所(dSchool)開設相關課程。
設計思考強調辨認使用者需求、提出創意解方、做出模型、不斷改進,適用於各種領域。史丹福大學校長希望,5年內全校大學生都要必修設計思考。
紐葉樺學校創新實驗室負責人琴.賽克斯:我們希望學生儘早失敗、常常失敗,這是矽谷很盛行的態度。失敗過,才能學到更多、更有創意。
► 立即前往【翻轉教育2.0】網路專輯,從世界到台灣,翻轉教育,從一間教室,一位老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