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明日學校

華德福教育如何滋養創造力──造訪英國最大華德福學校

文/陳雅慧


五年級的學生正在學植物學,早上在教室上完植物素描。下午時,一個小組四個人負責自己的一塊田。上一個星期已經把菜園的田地鬆好,架好支架,準備要播種豆苗。園藝老師一邊跟我們抱歉沒有時間陪我們詳細解說,一邊仔細盯著一個綁著馬尾的金髮五年級男孩,用手提電鑽釘好一排菜園的木頭圍籬。菜園旁邊的教室在大桌子上,正攤開晾著一年級小朋友用各種植物手染的一束束捲捲的羊毛。


沒有考試、沒有成績單

華德福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沒有考試。「考試只會讓孩子僅僅注意考試的結果,而非學習歷程的本身,」六年級的導師安妮塔說。


雖然學校沒有考試,但是老師負起監控孩子學習進度的責任。必須符合國家要求不同年紀的識字和數學能力。另外,小學階段老師會和學生相處長達八年,對孩子的發展和家庭狀況熟悉。每一年結束,學生會收到個人年度報告,而非成績單。


九歲之前的學生,不會有回家作業。九歲到十二歲的學生每天會有不超過半小時的作業。到十五歲左右,每天則會有大約兩個小時的專題報告作業。


學習的主題非常廣泛,不趕進度、不打分數。華德福學生氣定神閒,有一種特殊的自信。


我在參訪完從早到晚的編織課、戲劇課、音樂課、種菜課、體育課,不禁有點「著急」的向陪同的老師求救:「請問,我可不可以看一下麥可侯裡『正常』的課。就是那種坐在教室裡面,老師教、孩子學的那種?」


高中部的地理老師阿列斯(Alastair Burtt)笑著歡迎我在離開前,去他的教室看他為高中生上地理課。阿列斯在華德福教書第三年,他自己的兒子也在這裡念中學。他比較自己兩個小孩,大女兒在公立學校適應和發展良好,學業成就也很優異。小兒子的學業表現雖然不如姊姊,但對於知識有強大的好奇,喜歡討論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我踏進地理教室的目的原本是觀察這堂地理課,但是老師阿列斯介紹我之後,鼓勵學生發問。學生針對台灣的經濟、歷史、語言、宗教以及和中國的關係不停的發問,這一堂台灣歷史地理課為這一天的採訪畫下句點。我真正感受到上午訪問地理老師阿列斯時他分享的:「其實我在教室裡常常不像是老師,比較像是『與談人』。引導他們,和他們一起學。」華德福一天,我感受到童年是那麼美好和珍貴。


認識華德福教育系統

華德福教育系統,是繼蒙特梭利後,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教育體系。華德福教育強調「主動參與」的教育方法,讓兒童透過主動展開活動的經驗,回歸自然與人的本質,培養出清晰明辨的思想、敏銳的情感、意志力、專注力與自制力等重要特質。全球目前有30多國成立約1,500所幼教中心、780所學校、60所師資培育中心。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