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洪素卿
諮詢醫生╱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楊智超醫師
我看罕見疾病:
「照顧罕病病患是國家進不進步的指標之一」,因此先進國家有些以特別法去給付,而台灣則以「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將罕病用藥涵蓋在內,若非如此,一般家庭很可能負擔不起藥費。
其實,罕病治療的觀念,「就是原本保險該有的概念!」,保險是用來治療比較難治療的疾病,這個觀念大家應該要接受。畢竟罕病就是一個機率、沒人願意生出生病的小孩,若國家不支持,病家就可能得傾家蕩產。
〉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
「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最早由日籍醫師三好氏於1967年描述。此症患者因為第二對染色體位於2p13.2的一個基因產生變異,導致肌細胞膜上重要構成蛋白dysferlin缺損,造成肌肉無力、萎縮。發生率約四十四萬分之一。
有別於一般肌肉疾病以「近端、靠近軀幹」的肌肉無力;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比較特別,患者初期典型症狀出現在腿部末端、特別是小腿後側肌肉群。患者一開始的症狀因為小腿後側肌肉無力,踮腳尖站立動作會有困難,此症肌肉病變會逐漸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發展,包括臀部、大腿肌肉也受影響,患者爬樓梯、走路、跑步也會出現障礙,目前資料顯示,大約經過十幾、二十年後,患者可能需要仰賴輪椅行動。Dysferlin基因突變也可以近端無力表現,在分類上被稱為肢帶型肌肉失養症2B。
這個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在夫妻皆帶有一個變異基因的情況下,每次生產時,有四分之一的機會生下罹病的下一代。
目前並沒有專門用於治療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的藥物,不過已有人嘗試用一些基因治療,但目前仍都是實驗中的療法,其療效尚未被証實。
迄今也未有任何藥物或治療方式,可延緩此症患者退化的速度;透過復健可讓患者關節避免太過僵硬,可適度施作。但並沒有特定的復健方式可以延緩疾病進程,且病患間差異很大。
雖然沒有有效治療方式,所幸這個疾病進展的速度通常很慢;患者從開始出現腳無力感,到真正不能走路大約會經過十幾年。比起其他肌肉退化疾病,三好氏症也比較不會影響呼吸或心臟。
要診斷患者是否罹患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可以透過特殊免疫染色,由於患者細胞膜上有dysferlin缺損,因此可利用抗體去染色顯示此成分的缺乏。直接做基因檢查也可以。
若持續有運動功能差、爬樓梯困難、無法應付尋常體育課、平時很容易跌倒等症狀,不妨尋求神經科或是小兒神經科或是相關神經肌肉專家,根據症狀判定是否可能罹患相關疾病。
雖然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目前沒有治療藥物,但是某些肌肉疾病,像是龐貝氏症,已經有酵素補充療法。也因此,當出現相關肌肉無力症狀時,若自己以為只是運動功能比較差,而沒有找到真正該找的醫師,便有可能錯失治療時機。
目前用於治療罕見疾病的孤兒藥,不論在哪個國家,價格都不便宜,一般家庭根本無力負擔,但「照顧罕病病患是國家進不進步的指標之一」,因此先進國家有些以特別法去給付,而台灣則因為「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將罕病用藥涵蓋在內,病患大致上還算幸運,可享有健保支持,否則一般人哪裡負擔得起這一年可能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費用。其實,罕病治療就是原本「社會保險」該有的觀念,是用來治療比較難治療的疾病,這個觀念大家應該要接受。畢竟沒人願意生出生病的小孩,若國家不支持,就是要讓病家傾家蕩產。
先前有人討論罕病用藥的有效性,一般來說,有些藥品雖然無法治癒疾病,但可以延緩進展、減少併發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藥品的療效有沒有那麼好,醫師也會判斷。人類遺傳學會針對罕病也有訂定治療原則,換句話說,用藥是有人在把關的,醫師不至於會隨便用藥。